2018-04-04 | 
旅管家小编 | 文章来源:
旅业网
| 行业新闻
4月3日一早,美团和摩拜已达成收购协议的消息就刷爆了朋友圈。据悉,摩拜将以37亿美元总价出售给美团,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及10亿美元债务。
据曝光的摩拜内部的财务报表显示,摩拜目前日订单不足1000万单,按照摩拜投放的900万辆单车计算,平均每天每车一单。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,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,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。摩拜在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尝试寻求独立融资,但因资金危机而无法获得正向现金流来维持正常运营。据悉,摩拜单车每月运营支出超4亿美元。
截至旅业传媒记者发稿时,美团PR部门对此消息表示不予置评。摩拜PR部分给旅业传媒记者回复说:“感谢媒体老师对摩拜的关注和对摩拜PR团队的信任,有新闻第一时间来找我们确认,感动且感谢,回应准备好会第一时间分享。”
有消息人士向旅业传媒记者透露,这只是今天摩拜召开董事会讨论的议题之一,滴滴和软银也通过其它渠道向摩拜抛出了橄榄枝。
其实,无论摩拜还是美团,都是中国共享经济的代表,摩拜共享的是单车,增进的是通勤领域社会资源和个人资源的利用效率;美团共享的是集体议价能力,增加了商家进行良性价格歧视的空间,增进了消费者的福利。摩拜实物共享,美团是机会共享。这次收购如果实现,将是共享经济内部的整合。
不管摩拜是否最终被美团收购,有关摩拜财务状况的传闻绝非毫无根据。共享单车从摩拜崭露头角,到五颜六色的春秋战国,再回到摩拜一家独大,最终又独木难支。这个轮回发人深省,提出了很多问题。
从这段时间各平台的运营看,共享单车的微薄利润显然很难支撑类似共享打车平台的那种“烧钱”竞争模式。即便最终胜者也是惨胜,垄断市场所得,难以弥补大把“烧钱”之失。那么当初各大公司热衷砸钱是一时头脑发热,还是其实另有所图?这种发展模式,就是共享经济难以逃避的宿命吗?
各大共享单车平台的运营成本中,单车损耗占很大部分,这似乎表明,清晰的产权是效率的前提这一命题,在当今中国仍然有重要意义。在共享单车领域,产权的所有者和使用权的所有者之间的脱钩,造成了原本应该节省的社会资源反倒出现严重浪费。共享经济的“共享”理念,遇到产权归属有重要意义的实物财产,二者能不能相容?近来各地出现的共享汽车,因为所涉物品价值更高,能否突破产权问题带来的困境?
共享经济是中国新经济的旗帜,新生事物总是会经历曲折和困难。无论如何,相信中国企业家和消费者还是有智慧解决发展中的问题。美团收购摩拜,似乎能够成为大家反思和整合的开始。